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动态 > 砍掉7000多亿元“两高”项目 “能源重镇”陕西榆林探索低碳转型

砍掉7000多亿元“两高”项目 “能源重镇”陕西榆林探索低碳转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12月28日电 题:砍掉7000多亿元“两高”项目 “能源重镇”陕西榆林探索低碳转型

新华社记者储国强、李华、雷肖霄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陕西榆林市在“双碳”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为实现“双碳”和“双控”目标,榆林市不仅要求一批能化项目停产、整顿,还主动压减7000多亿元投资的 “两高”项目。

为能源体系的安全、平稳转型,榆林市提出“三转三补”思路,在能源开发、产业体系、发展动力上转换方向,深挖地方资源禀赋,以长补短,重塑产业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

榆林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

作为资源型城市,榆林“因能而富”,但在“双碳”新目标下,榆林又“因能而惑”:能源工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80%以上,煤炭工业又占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开始遭遇产业结构单一、能耗强度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等“新阵痛”。

“‘双碳’目标是对榆林30年来较大的挑战,将对过去的能源开发路径、产业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说。

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榆林市将“节能”作为所有项目审查的必过“门槛”。为此,榆林市“十四五”规划中45个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两高”项目被压减,一批在建项目被停工,一批投产项目也被停产整改,以能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受到较大冲击,2021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就达24%。

“阵痛”难以避免,降碳势在必行。为打破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榆林市在一批院士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形成了“高碳城市低碳发展”的发展共识。

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2021年榆林市积极增产保供,应对煤价非理性上涨,承担煤炭保供任务2662万吨。榆林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杨扬说:“减碳降碳不是能简单地‘去煤化’,而是要减落后产能、增绿色产能,使能源供应总量保持有效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

为重塑产业格局,榆林市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和终端化迈进,推动煤基化学品向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延伸,同时加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为实现科技创新,榆林市规划建设约76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并引入中科院、西安交大等科研力量,助力煤炭高效转换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氢能等产业发展。国能锦界公司建设的年产15万吨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已成功投运。

在低碳发展“新路”上,榆林市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开花结果:1000吨石墨烯粉体项目建成投产,可降解塑料、柔性显示及5G单体材料等11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远景风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项目落地,总投资180亿元的华秦氢能产业园加快全产业链布局,陕汽氢燃料电池重卡一期项目启动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正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势头。

用户指南

用户注册

采购指南

商家入驻

其它帮助

帮助中心

交易流程

合同模板

开户需知

会员协议

用户协议

易耐网公众号
400-8108-802(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售后服务

退货流程

争议处理

发票申请

投诉通道

招商合作

大宗采购

定制采购

融资申请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服务条款\核心优势\联系我们\物流商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7007089号-2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