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镁质耐火材料发展目标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依托丰富菱镁矿资源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为营口经济乃至全国和世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口市基本形成集勘查、开采、选矿、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镁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镁质耐火制品为主,拥有15大系列300余种产品,覆盖60%国内市场和40%国际市场,远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拥有各类涉镁企业6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年产值239.9亿元。从业人员7万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340亿元。镁质不定形产品产量占制品比重由35%提高到40%。镁质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镁肥及电工级氧化镁粉年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现有轻烧窑、重烧窑、电熔炉1400余座,各种液压机、摩擦压力机1100余台,超高温隧道窑50余条,干燥窑500余条。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镁制品企业设备数量及其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部分深加工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250余户涉镁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户、建设企业研发机构51个,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7.8%、51%。“十三五”期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15项。“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关键集成技术”“高活性氧化镁粉生产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含镁系列新型中量元素肥料关键技术”“特种高温电工级氧化镁生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通过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广和示范,菱镁矿石综合利用率和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50%以上。全市超高温隧道窑及梭式窑油改气工程基本完成,节能降耗30%以上。
虽然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矿山治理不够规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二是原料供应不够稳定,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高端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五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六是生产工艺总体相对落后,装备智能化水平偏低;七是企业环保设备较为陈旧,环境污染治理仍需加强。
“十四五”期间,营口市还将依托丰富菱镁资源和良好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做精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做大镁质新型材料产业,鼓励发展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产业,进一步巩固“中国镁都”国际国内优势地位,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全力打造世界级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1.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提升镁质耐火材料制品深加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高性能、适应性强、稳定、安全的镁质耐火材料主打产品,做强优势、做大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年产值超400亿元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2.融合发展先行区。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以提升价值链为目标,不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不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镁制品原料及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纵深推进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在产业上下游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学研融合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3.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工业窑炉治理,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使用清洁燃料,加快清洁低碳能源替代。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测,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到2025年,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力争形成6户以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3~4个主业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为打造世界级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主要发展指标见下表。
|
2020年 |
2025年 |
|||||
数值 |
目标 |
||||||
产业规模 |
总产值(亿元/年) |
220 |
450 |
||||
产品结构 |
镁质非耐火材料产品所占比重(%) |
5 |
10 |
||||
镁质不定形产品产量占制品比重(%) |
40 |
45 |
|||||
压缩原料生产能力(%) |
10 |
20 |
|||||
创新能力 |
|
|
|
||||
建成企业研发机构(个) |
51 |
70 |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个) |
45 |
80 |
|||||
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个) |
23 |
35 |
|||||
示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项) |
20 |
50 |
|||||
资源利用 |
低品位矿石、粉矿量利用率(%) |
60 |
80 |
||||
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 |
50 |
70 |
|||||
节能环保 |
新、改建大型环保窑炉(座) |
50 |
60 |
镁质耐火材料2025年主要发展指标:
以更好满足钢铁、建材、有色等高温工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发展需求为立足点,拓宽镁质耐火材料产品在环保、蓄热、危废及固废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耐火原料适应性,在资源合理利用、天然原料均化、新原料合成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多品种优质新型原料;优化产品结构,采用智能、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研发长寿命、无害化、轻量化、功能化高值利用的绿色节能耐火制品。
1.镁质耐火原料产品
以提高镁质原料颗粒体积密度、高纯度、低气孔率、大结晶为重点,开展稳定高活性轻烧镁砂、高体积密度烧结镁砂、优质电熔镁砂等生产工艺研究。充分利用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资源,开发生产高纯度活性轻烧氧化镁、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开展用后耐火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用后耐火材料循环利用率。开展均化镁砂工艺研究,利用菱镁矿碎矿、粉矿,取代块状菱镁矿生产重烧镁砂。针对不同用途和损毁机理,重点开发高抗水化镁钙质复合原料、烧结或电熔镁铝、镁锆、镁钙锆、镁铝锆、镁铁铝等体系优质合成原料。
2.镁质定形耐火制品
以提高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体积稳定性、抗氧化还原性及使用寿命,降低气孔率,有效抑制溶渣的侵蚀与渗透等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发生产复合耐火制品、无铬耐火材料;开发具有净化钢水作用镁钙系耐火材料、弥散型钢包镁质透气砖、高稳定性镁质复合钢包滑动水口等镁质功能耐火材料;开发低导热、高强度镁质隔热耐火材料,轻量化镁质耐火材料,梯度镁质耐火材料;开发低碳、超低碳镁碳耐火材料及高抗蚀镁质耐火材料;开发军工、航空航天用涂层耐火材料;开发危废处理用高热稳定性、耐蚀性、耐磨性镁质耐火材料;开发用于精密浇铸的镁质、镁钙质坩埚、过滤网等特种耐火材料。
3.镁质不定形耐火产品
以提高施工性能、节能环保为目标,重点开发生产钢包用镁质复合整体浇注料;炼钢转炉用环保型镁质自流料、长寿命喷补料;电炉炼钢用新型喷补料;中间包用环保型长寿命干式捣打料;有色金属冶炼用镁质修补料等不定形耐火产品。
加快推进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由智能制造单元改造向配料、生产、检测、装卸、仓储等整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全面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推动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
1.原料生产装备
以工业窑炉升级改造为重点,采用物料热选提纯、余热回收利用、密闭冷却加工、自动包装仓储的闭路生产流程,升级改造传统轻烧反射窑,实现产品高质量、节能、环保。采用具有精准布料机、连续强力出料机、均衡供风系统、物料密封输运装置等关键技术,以大型哑铃结构高温竖炉为核心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重烧竖窑大型化、密闭式、连续式、自动化。对大功率电熔炉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全封闭、自动化、余热利用,解决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现状。
2.制品生产装备
以制品成型设备升级改造为重点,推进全自动液压机及机械手、摩擦压砖机自动控制操作系统、新型电动螺旋压砖机等高效、精确制品成型设备及大型、特异型镁质耐火材料生产设备的应用。积极推进高效、节能材料粉体制备设备及精准配料与混练设备的应用;推进高效、节能、环保砖坯干燥设备及制品烧成设备的应用;推进高效、自动包装及先进检测仪器等设备的应用。
3.环保及监测设备
环保设备方面,重点推进高温烟尘、脱硫脱硝一体化等高效节能菱镁原料煅烧炉窑烟气净化成套装备的应用;推进高效稳定节能的除尘、脱硫脱硝等设备的应用。监测设备方面,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应用,对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
生产用燃料:加快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大力推广以天然气代替煤作为焙烧燃料,降低烧成成本,提升烧成速度,减少燃煤污染,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按照“着眼全局、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功能,集中企业、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培植壮大、要素合理配置,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产业发展核心区
集中力量打造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大石桥经济开发区两大核心区域,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突出优势资源要素,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发展核心区。
1.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以优质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新型镁质建筑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发生产高颗粒体积密度烧结镁砂、高活性轻烧镁砂,镁铝、镁钙、镁锆、镁铁等镁质合成原料;开发生产含铬产品替代制品,无碳、低碳镁质不烧耐火制品;开发生产连铸用镁质功能材料;开发生产喷补料、捣打料、填充料等镁质不定形耐火材料。利用低端镁质原料,开发生产装配式建筑配套墙体材料、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镁质外墙板;开发生产硫氧镁水泥装饰板、磷酸镁水泥快速修补料;开发生产镁质吸声材料、镁基复合膨胀剂等产品。
2.大石桥经济开发区。以高端镁耐材、镁质农用肥料及食品医药级产品、功能氧化镁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发生产镁钙砖、镁铝尖晶石砖、镁锆砖等烧成砖;开发生产镁碳砖、铝镁碳砖、无碳砖等不烧砖;开发生产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等高端镁耐材产品。开发生产含镁肥料、土壤调理剂、饲料添加剂及含镁食品、医药添加剂等系列镁产品。开发生产高活性氧化镁、高纯氧化镁及硅钢级氧化镁;优质电工级氧化镁、防火电缆(矿缆)级氧化镁等功能氧化镁产品。
(二)产业发展集聚区
以大石桥官屯镇为全市镁质材料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依托菱镁矿资源优势,以菱镁矿开采及综合开发利用、优质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镁质新型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与核心区域协同发展;培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龙头企业集聚;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吸引上下游企业进入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其他区域
进一步做强鲅鱼圈区、盖州市、老边区以及大石桥市部分乡镇等区域内现有镁质材料重点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淘汰低质低效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更新升级现有技术装备,加快研发高技术含量产品,推动其向系列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产业集约发展为方向,以规范产业发展为契机,分类施策,加快低质低效产能退出,引导新建生产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重大项目示范带动,着力打造镁质耐火材料、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依托营口青花集团、营口金龙集团、辽宁嘉晨集团、辽宁欣立集团、辽宁三华集团、辽宁中镁控股等龙头企业,以优质新型镁质复合原料及高端镁制品为主攻方向,打造镁质耐火材料产业集群;以营口菱镁化工集团为核心,发展硫酸镁系列、氧化镁系列、氢氧化镁系列镁化工产品,打造镁质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以大石桥美尔镁制品、辽宁嘉顺科技为主,发展电工级氧化镁、纳米氧化镁、高纯高活性氧化镁等产品,打造镁质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镁质耐材原料及制品方面,大力推动生产装备升级、质量提升,鼓励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开发生产高档碱性制品及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等高附加值鼓励类产品,提高不定形产品产量比例,实现镁质耐火材料产品由主要满足高温窑炉工业需求向满足多领域需求转变。镁质非耐材产品方面,注重培育镁质化工、镁质新型材料、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功能型氧化镁、缓释型含镁肥料、电工级氧化镁粉、防火电缆级氧化镁粉等现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逐步提高非耐材产品比重,优化产品结构。
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企业、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就共建创新实践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重点在高端镁耐材、建材、化工、医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高企培育计划,加强研发中心建设,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重大项目,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合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引导鼓励企业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基础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