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动态 > 消耗持续降低!看这家钢厂如何“极致降本”

消耗持续降低!看这家钢厂如何“极致降本”

“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是阳春新钢铁的企业战略,2022年该公司再添优势,获得广东省首家、全国第三家耐蚀钢筋生产许可证。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及市场冲击,但阳春新钢铁业绩依然稳定。

该公司炼钢厂持续贯彻“精益生产、极致对标”的生产理念,坚持“认清自我、依靠自我、突破自我”的实干精神,继小方坯连铸拉速实现行业领先之后,该厂把“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型指标、效率领先的转炉炼钢厂”作为下一步目标。2022年该厂全实物(不打折)钢铁料消耗、负能炼钢等经济技术指标实现4连降。今年10月份,转炉负能炼钢指标由-31.3kgce/t提升到-38kgce/t;全实物钢铁料消耗降至1049.8kg/t,较年初目标1063kg/t降低13.2kg/t,较2021年同期降低15.2kg/t,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降本业绩的背后,是认清自我,学习先进找出自身差距,“两化融合”成为突破方向。长期以来,炼钢厂坚持“走出去、学进来、用上去、攻下来”的学习态度,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开展管理、效率提升攻关工作。重点比对钢铁料消耗、转炉冶炼周期、连铸平均拉速、日产水平等指标,制定具体提升措施。同时,在查找整改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完善制度及作业流程,补齐短板。不仅如此,为实现长周期稳定降耗,该厂通过“两化融合”寻求创新管理突破方向,先后开发应用了炼钢生产智能管控系统、设备智能管控系统、能源管控系统、业财管控系统等,实现了炼钢生产智能管控全系统的投入运行,大大提升了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2018-2019年间,全工序实现转炉、连铸生产周期28分钟的炉机匹配,全流程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螺旋式提升。

在突破效率后,炼钢厂尝到了“两化融合”甜头。该厂从2020年起鼓励管理人员自学Python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帆软报表工具;2021年上半年,组建炼钢厂信息保障团队,着手全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执行及自动化改造工作。截至202210月份,炼钢厂信息化重要项目共完成15个,其中14个为自主开发项目,共完成自动化重点项目10个。

提升效率的背后,是依靠自我、主动作为,梳理现状,依托信息化手段,全力推进生产管理改进。

信息保障团队依托帆软报表平台数据应用经验,完成炼钢数据管理手机端建设,提升团队大数据专业化服务能力。自主开发“业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抓实、抓细成本管理,实现成本动态、精准管控,各工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基本趋于一致。技术人员联合安徽工业大学结合冶金基础理论与大数据,建立了包括热平衡模型在内的多个生产管控模型,将物料使用、富余热量利用、副产品回收做到“极致”。管控模型的应用迅速打开了技术人员的研究视野,提升了思考的“天花板”,技术人员通过不断进行理论基础研究,各项生产指标也逐步向“理论极致”靠近。该厂生产过程中用各类模型稳定生产操作,在铁水P含量升高冶炼难度提升的情况下,全实物钢铁料消耗提前半年实现≤1060kg/t的攻关目标,截至10月份,全实物钢铁料消耗已降至1050kg/t以下。
不仅如此,该厂还利用生产成本结余对全厂用能设备进行精益改善,累计购买并安装283万元计器仪表,实行全工序分时计量,实现了各工序消耗实时监控。将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车间,水、电、气计量覆盖到岗位。此外,升级优化后的能源管控系统,依靠能源看板、能源监控、能耗统计、能耗分析、报警中心、报表服务等功能,较好的指导岗位降本操作,2022年10月,该厂能源介质消耗较年初节约17.62元/吨。与此同时,节能减排方面按照“应收尽收”的工作理念,围绕回收理论模型查找差距并跟踪改进,提高单炉蒸汽、煤气回收量,转炉负能炼钢指标由-31.3kgce/t提升到-38kgce/t,转炉工序能耗指标跨入国内同类型转炉先进水平。
管理精细化的背后,是突破自我,不断实现新跨越。

该厂围绕将“化热量为效益”组织生产,热平衡模型指导关键岗位进行“智能配料”,一倒命中率由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自工艺优化和全程加盖投入后,过程温损进一步减少,螺纹钢转炉平均出钢温度稳定在1630℃以下。以稳定炉容比为切入点,推进“少渣操作”,冶炼过程的溢渣、喷溅基本杜绝,10月份钙质冶金石灰消耗降至17.4kg/t,较2021年同期降低5.6kg/t;转炉单炉渣量由2021年年中的12吨/炉降低至7吨/炉以下;炉渣冶金性能和溅渣效果良好,实现炉况长周期稳定运行。全工序开展“极致对标”,确保生产长周期稳定,全月非计划停浇≤1次,单中间包平均连浇炉数从2021年37.7炉提高至2022年43.5炉,停开浇次数减少6次/月。连铸断流及头、尾废数量大幅锐减,各类原因断流比例较2021年同期降低50%;全工序废品量控制在2.4Kg/t以内。
据悉,这些业绩的取得是该厂长期以来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突出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建设而结出的硕果。过程中,管理队伍从单一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横班生产的服务和支撑职能;技术队伍则践行“对外寻找快赢机会,对内追求理论极致”的创新改进理念,不断做精自身强项并快速转化为竞争优势;操作团队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开展岗位协同作业,在横班“比学赶超”中不断突破。通过上述实践,三支队伍的建设成功完成了从“经验”指导转向“理论、数据”指导的过渡。
作者:罗素南,作者单位:阳春新钢铁

用户指南

用户注册

采购指南

商家入驻

其它帮助

帮助中心

交易流程

合同模板

开户需知

会员协议

用户协议

易耐网公众号
400-8108-802(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售后服务

退货流程

争议处理

发票申请

投诉通道

招商合作

大宗采购

定制采购

融资申请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服务条款\核心优势\联系我们\物流商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7007089号-2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