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的高温耐磨性有哪些影响因素?
高温高速气流、粉尘和固体物料对耐火材料的冲刷和磨损是造成某些工业窑炉内衬损坏的重要因素。例如:高炉上部和风口,水泥窑窑口、下料口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炉膛密相区等部位的材料由于承受长时间的高温冲刷,损毁十分严重。
温度对高温耐磨性的影响
耐火材料属于脆性材料,其弹塑性转变温度与基质结合相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普通高铝砖由于杂质含量较高,在较低温度时,基质相发生软化,使材料处于塑性状态;锆铬刚玉砖中添加了少量磷酸盐,在较低温度下即产生低熔点矿物相。高纯刚玉砖的杂质含量低,弹塑性转变的温度较高。赛隆结合刚玉砖的结合相则不会出现液相,因此没有发生弹塑性变化,所以磨损体积变化不大。
此外,脆性材料的硬度和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对于单一高纯矿物相的高纯刚玉砖,在发生塑性变形之前,其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耐磨性下降;其他产品则由于温度升高,虽然硬度有所降低,但材料中原有的缺陷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弥合,因此耐磨性有所增强,磨损体积减小。
组织结构与高温耐磨性的关系
材料的组织结构是影响耐火制品耐磨性的本质因素。一般来说,原料的硬度越大,骨料与基质的结合强度越高,耐磨性越好。由于耐火材料是非均质体,基质部位是材料的薄弱环节,而冲蚀磨损也是从基质部位开始的,因此基质与颗粒的结合强度对材料的耐磨性影响更大。
高温抗折强度与高温耐磨性的关系
在低温阶段,高纯刚玉砖的抗折强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降低,磨损体积增大;而普通高铝砖、和锆铬刚玉砖的抗折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磨损体积减小。当超过某一温度时,磨损体积和高温抗折强度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
氧化铝基耐火材料的磨损体积随温度的升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氮氧化物复合结合的赛隆结合刚玉砖的磨损体积逐渐减小。氧化物结合的普通高铝砖、锆铬刚玉砖和高纯刚玉砖的磨损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成两个阶段:当材料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时,随实验温度的升高,磨损体积变化不大;继续升高温度,当材料达到塑性变形阶段时,磨损体积大幅度降低。弹塑性变化的温度与材料中基质组成和杂质含量有关,普通高铝砖和锆铬刚玉砖的磨损体积开始明显下降的温度为800℃,而高纯刚玉砖为1000℃。
在高温状态下,影响氧化铝基耐火材料高温耐磨性的因素有矿物相组成、烧结状态和低熔点基质相的性质等。在较低温度时,具有高硬度的矿物相以及骨料和基质结合致密的材料更耐磨。当温度大于1000℃时,材料中产生的低熔点液相对耐磨性的影响更显著,缓冲了磨损介质的冲击应力,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
在材料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时,对于单一矿物相组成的高纯刚玉砖来说,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其抗折强度逐渐降低,磨损体积逐渐增加,普通高铝砖、锆铬刚玉砖、的磨损体积与抗折强度的关系与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