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官员:环保政策要求是连续的,钢铁仍是违法违规高发行业
“我去企业调研,问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企业告诉我说政策的不确定性。在这儿我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我们的环保政策要求是连续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方针不会变,而且机制会更加完善。”7月31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昊龙在钢协六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分享了对于钢铁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几点体会。
他特别提到,企业在确定发展方向时,要考虑处理好治标与治本、长期与短期、发展与减排“三大关系”,做到坚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坚持”。
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利润率是其他企业的2.6倍。改造进展最快的江苏省,202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6.8倍。作为江苏省2家A级企业之一的南钢,2023年完成超低排放后减免环境税、差别电价分别约5000余万元、1.2亿余元,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47.24%。
“虽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行业绿色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张昊龙指出,主要表现在3方面:
一是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我国PM2.5浓度仍然是欧美国家当前水平的2—4倍,近1/3的城市还没有达标。今年1—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均同比反弹。
二是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钢铁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工艺结构以长流程为主、炉料结构以高排放的烧结矿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行业自身结构性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限制类装备产能仍占比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球团竖炉、单机120万吨/年以下的球团设备产能占区域产能的44%;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产能占区域产能的30%;行业存在较严重的“缺链”问题,大量项目建成之后上下游不匹配。
三是钢铁行业依然是违法违规高发行业。近几年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发现,钢铁行业变相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如不能有效解决,将进一步加大供需失衡矛盾,影响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