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来源:易耐网编辑:易耐网发布时间:2023/10/7
1、签约!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签约入驻洛龙
2、辽宁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3、中国垄断全球90%的石墨,欧美想要摆脱束缚,结果发现完全不可能
4、国家矿山安监局: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基本建成
5、中钢协:8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225.43万吨
6、明年十月起,河北钢铁企业施行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
7、湖北省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
01、签约!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签约入驻洛龙
近日,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决定将北京利尔总部迁至洛阳市洛龙区。洛龙区委书记、洛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韩建军,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毅辉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继增、财务总监郭鑫、董事会秘书何枫、洛阳利尔功能副总经理张林林等公司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规划,为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促进公司稳健发展,公司拟将注册地迁至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目前公司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也位于洛阳市。洛阳市在高温材料与新能源材料领域有着完善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产业集群,在营商环境、产业链、人才、政策等诸多方面优势明显,将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韩建军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洛龙区政府与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必将开启双方务实合作的崭新篇章,希望以此次签约活动为契机,携手深化高水平交流合作。韩建军要求全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助力利尔在推动总部、平台经济建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贡献力量。
北京利尔公司也表示,此次与洛阳市人民政府、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经友好协商,签署合作的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合作。集团公司会继续加大在洛阳市的投资,充分利用好洛阳市区各级政府部门为公司发展提供的各项政策支持,壮大公司发展,也为洛阳市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02、辽宁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今年年初,为加快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决定将原辽宁省镁产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辽宁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9月4日,省政府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人员组成及内设机构,以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至各成员单位。
办公室人员主要由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和省工信厅等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办公室设立综合保障组和督导检查组,分别负责具体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实施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负责各市、县级政府落实省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备案;会同各成员单位建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成立菱镁行业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下达检查意见书及问题整改项目清单,审核各市政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完成专项整治整改项目验收;组织开展日常督导及实地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存在问题及建议;编制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宣传方案、培训方案,组织开展新闻宣传、舆情引导和业务培训等工作;配合省政府督查室对各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开展定期督查工作;承担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任务等。
发布处室: 矿业权管理处
03、中国垄断全球90%的石墨,欧美想要摆脱束缚,结果发现完全不可能
石墨,铅笔的材料,在中国随处可见。可在欧美国家,石墨很稀缺。
据观察者网报道,目前全球石墨分成两种:人工合成、天然开采。其中,人工合成的石墨已经占到了全球80%。最关键的是,全球天然开采的石墨有90%都是来源于中国,而且中国企业在人造石墨市场也占据了相当庞大的份额。
石墨,除了可以制作成铅笔外,还可以作为耐火材料,比如制作石墨钳埚。石墨也具备导电性,所以还可以用来制作电极、电刷、碳棒等等,再比如石墨垫圈、电视机显像管涂层、电话零件等等。但是,现如今石墨最为广泛的应用其实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由于过去数百年人类大肆发展工业,导致地球母亲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北极冰川融化、全球变暖,这些都是因为人类不重视环保带来的结果。随着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之后,全球都开始逐渐的意识到了新能源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仍旧离不开石墨,因为石墨是锂电池阳极的主要材料,石墨的需求比锂还要高。据悉,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就需要用到50-100公斤的石墨作为阳极,是锂的2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石墨的重要性。英国基准矿业情报估计,预计到2025年人造石墨将会占到新能源汽车电池负极的近三分之二。另外,印度市研机构魔多情报也公开表示,人造石墨的市场将会在未来5年内增长40%,到了2028年将会达到42亿美元(约合306亿元人民币)。
但是,各国也都意识到中国早已经垄断了全球90%的石墨,中国拥有石墨的定价权。可以说,世界各国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话,那中国就是一座不可跨越的大山,必须要和中国搞好关系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搞到石墨。但是,欧美国家大多都是不信邪的,它们试图“破解中国密码”,摆脱中国在石墨领域带给它们的束缚。据彭博社报道,美国一家名叫Anovion的公司宣布斥资8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班布里奇建设北美最大的人造石墨加工厂。如此一来,Anovion公司就成为了美国第一家商业化的人造石墨生产商。此外,澳大利亚Novonix公司也宣布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投资1.6亿美元建厂,这意味着查塔努加将会成为美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石墨负极的基地。据悉,Novonix公司的目标是年产1万吨石墨负极材料。挪威一家名叫Vianode的公司也曾计划到北美和欧洲分别建立人造石墨工厂,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30年的时候就能够生产出满足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石墨。为了支持这些企业,美国总统拜登还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等法案帮助Anovion公司、Novonix公司获得了2.6亿美元的补助。不仅如此,拜登还大手一挥,特意让这些石墨工厂的选址设置在了远离石墨矿的地方,因为人造石墨工厂不需要启用新的天然石墨开采场。
但是,美国想要依靠这三家公司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可能吗?答案是否定的。Novoni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伯恩斯公开表示,在看到中国石墨产业的参与者数量和规模后,尤其是在负极方面,中国企业真是令人目瞪口呆。克里斯·伯恩斯进一步表示,即便美国政府有补贴,但是美国企业想要建造人工石墨工厂前期也需要耗费惊人的投资,这就直接增加了不少难度。可是石墨行业想要发展起来,就是得在供应链上下大功夫,那就必须要求要有雄厚的资金流支撑。据研究机构Fastmarkets预测,中国企业生产的石墨产量将会从2023年的160万吨增长到2030年的200万吨。
克里斯·伯恩斯认为,在未来的10年甚至是20年内,中国都是石墨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想要摆脱中国市场完全不可能。而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在这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都将会处于这种状态之下。
04、国家矿山安监局: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基本建成
9月18日,国新办就《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举行发布会。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司长薛剑光在发布会上表示,基本建成了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下一步将以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为根本点,以提高监管监察效能为立足点,力提升煤矿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据薛剑光介绍,近几年,通过建设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不断扩大矿山安全感知数据覆盖面,大力推进风险监测预警和核查处置,坚决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其中,在煤矿方面,基本建成了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以防范化解煤矿瓦斯、火灾、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安全风险为目标,构建了煤矿企业到地方监管监察部门到国家监察机关的互通网络,已经联网接入了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视频监控等感知数据。可实时监测全国60余万个传感器、80余万名入井作业人员、3.9万户作业视频监控数据,共享了气象和电力大数据,用电监测现已覆盖了全国75%的煤矿企业,开发了多种风险分析预警功能,可以有效地监测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超限、异常波动、高值报警,以及井下作业人数、用电量异常等情况,并可对未来24小时受台风以及50毫米以上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威胁的矿山企业进行分析预警。在非煤矿山方面,以危险程度较高、易发生事故的尾矿库、地下矿山、高陡边坡露天矿山为监测重点,正在推进建设全国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并安排部署将全国露天矿山边坡监测、水害监测、视频监控全部纳入“一张网”。目前,全国所有在用尾矿库和全部“头顶库”都已经建设了在线监测系统,绝大部分都已经联网接入国家平台,边坡现状高度200米以上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都建设了边坡在线监测系统。
“下一步,将按照《意见》要求,以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为根本点,以提高监管监察效能为立足点,按照‘先进、适用、集成’的原则,推动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系统真正落地应用,着力提升煤矿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为矿山风险防控和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新华财经)
05、中钢协:8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225.43万吨
2023年8月,全国生产粗钢8641.0万吨、同比增长3.20%,日产278.74万吨/日、环比下降4.83%;生产生铁7462.00 万吨、同比增长4.80%,日产240.71万吨/日、环比下降3.84%;生产钢材11652.0 万吨、同比增长11.40%,日产375.87 万吨/日、环比持平;1-8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3亿吨,同比增长2.60%,累计日产293.39万吨;生产生铁6.04亿吨、同比增长3.70%,累计日产248.39 万吨;生产钢材9.09亿吨、同比增长6.30%,累计日产374.16万吨。
2023年8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6988.45 万吨、同比增长7.62 %,日产225.43 万吨、环比下降4.16%;生产生铁6352.44 万吨、同比增长6.94 %,日产204.92 万吨、环比下降3.09%;生产钢材7162.23 万吨、同比增长2.87%,日产231.04万吨、环比下降0.50%。1-8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5.68亿吨、累计同比增长5.55%,粗钢累计日产233.59万吨;累计生产生铁5.08亿吨、累计同比增长6.12%,生铁累计日产208.86万吨;累计生产钢材5.58 亿吨、累计同比增长4.44%,钢材累计日产229.79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06、明年十月起,河北钢铁企业施行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
近日,石家庄市发改委转发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4年10月1日至2026年9月30日,实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以全面提高钢铁行业环保治理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通知明确,2024年10月1日起,对全省未按国家及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以及改造后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企业,其全部网购电量(市场化交易电量、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量)实行用电加价政策。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其中一项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加价0.01元(含税,下同);两项未达超低排放要求的,用电价格加价0.03元;三项未达超低排放要求的,用电价格加价0.06元。按期完成全部超低排放改造的,用电不加价。通知指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要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要求,及时组织开展评估监测,并将评估监测报告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新建钢铁项目正式达产12个月后,力争完成评估监测,未完成评估监测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差别化电价。各市生态环境局确定辖区内逾期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名单以及企业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具体项目,函告当地发展改革委。各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本通知规定,公布执行差别化电价企业名单、未达标具体项目、加价标准、起始执行时间,函告当地电力公司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的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由市生态环境局函告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本通知规定,函告电力公司停止执行差别电价。
因实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而增加的加价电费全额上缴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支持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及稳定运行。(石家庄发布)
(三)严格监督考核。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进展缓慢、秋冬季专项行动落实不力的市县,统筹运用约谈、预警、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移交问责等措施,对履职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