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材周要闻速览|海城市菱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辽宁一铁矿发生炸药爆炸,国务院安委办约谈省政府。
来源:易耐网编辑:易耐网发布时间:2018/6/22
小伙伴们,下午好~
今天是6月21日,耐材周要闻速览已经逾期两周了,但并不是小编忘记了大家,而是近期行业新闻集中度较低,小编不想凑字数而浪费小伙伴们的时间,所以暂停了2周的周要闻。放心吧,小编不会让大家错过耐材重要新闻的。
6月12日上午,营口市副市长董旭到大石桥市就道路交通安全、镁质耐火材料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副市长栾舰及经信局、镁办、交通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领导陪同调研。
董旭一行先后来到高坎镇沈营线与岫水线交叉路口段、宏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金龙集团等地,实地察看交叉路段、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交通现象及镁质耐火材料企业的项目进展、生产工艺、产品销售、交易方式和运行、企业效益等情况。
每到一处,董旭都详细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对大石桥市镁质耐火材料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大石桥要坚定信心,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切实利用资源、产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势,继续保持昂扬发展态势,促进大石桥市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董旭强调,由于该交叉路口毗邻市场,商业网点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径方案,减少车流量,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要把好产品质量检测关,进一步引领大石桥市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升级,打造优质镁质材料现货交易平台。同时,希望各企业要做好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生产技术优势,开拓新型镁质耐火材料市场,走环保节能、深加工之路,不断提升实力,确保大石桥市镁质耐火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从辽宁海城市政府获悉,该市正针对菱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将对全市42家菱镁矿企业进行整合,实行总量控制,组织平台统一销售,严格控制矿石出境,收取生态恢复资金,收取经营保证金,收取总公司运营管理费用,海镁总厂实行总量分配,试行区域整合与管理。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我市目前已探明菱镁矿储量为26.4亿吨,现有矿山开采企业42家,矿石开采总设计规模为1337万吨。2014年-2016年,根据动态监测,菱镁矿石平均开采量为900万吨左右,根据调查了解,实际年开采量为1600万吨-1800万吨左右,2014年-2016年镁质耐火原材料平均产量为640万吨左右,定型和不定型耐火材料制品产量为100万吨左右,菱镁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分步实施,全域整合与区域整合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控制总量,有序开采,统一销售的原则。
通过菱镁资源整合。规范矿山开采秩序,控制开采规模,实施环保生态恢复,制定菱镁产业、产品国际标准体系,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工艺全链条转型升级,走绿色、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
本次资源整合的范围是我市持有菱镁矿山资源《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42家。目前,具备整合条件的为28家,依据工作组了解、调查,14家暂不进行整合,有待国土、林业、安监迸一步核实,其中大矿所属子矿山企业4家,对于这4家子矿山企业,如需开采,开采量可转至大矿。
(一)摸底调研阶段。对全市所有的菱镁矿山企业及其资源储量状况进行摸底调研,提出《整合方案》,完成时限为5月8日-5月31日。
(二)确定整合准入企业阶段。对符合开采条件的矿山企业,确定整合准入企业,除金鼎集团所属2家矿山外,其余12家年设计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矿山企业首批进行整合,总设计规模约为900万吨,完成时限为5月31日-6月30日;年设计规模在20万吨以下的14家矿山企业,总设计规模约为115万吨,放在第二批整合,完成时限为6月30日-9月30日。
(三)签订协议阶段。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与加入整合的矿山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完成时限为5月31日-6月15日。
(四)整合运行阶段。确定总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编制公司章程,建立经营机制,组织公司运营,完成时限为6月15日-6月30日。
(一)进一步明确董事长工作职责。在已确定的职责外,董事长还享有行业发展战略性决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公司资本化运作等方面的绝对权力。在公司组建阶段至初始运营时期,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二)实行总量控制
一是定量供应火药。通过压缩火药供给量来调控矿石产量。初步确定6月30日开始针对首批纳入整合的矿山企业,实行安全隐患整改供药,正式给药时间由总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
二是实施动态监控。总公司聘请2家以上具有资质的动态监测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对开采的矿山企业进行动态监测。首次采前监测时,矿山料场原有矿石必须全部清理下山。
三是实行计量管理。在每个开采企业出口设立计量站,由总公司进行全程监管。
四是实行企业行业监管。由总公司从开采企业中抽调相应人员,组成护矿队,实施互相监督,确保开采总量得以严格控制。
五是压缩并控制下游加工产能。通过环保整治,压实产品总量,确保产能控制和资源整合一并推进,同步进行。下游加工企业整合工作,应在9月30日前完成。
(三)组织平台销售
一是矿山企业所开采的矿石全部进入平台销售,平台销售总量按矿石开采控制总量执行,并由总公司根据生产需要,按比例适时进行调控。第一期进入平台销售矿石总量约为720万吨,第二批进入平台销售矿石总量约为92万吨。有下游加工企业的矿山,采购配额不能超过自家产能的85%。
二是加工企业在采购矿石上要实行对等购买、即根据本企业主营产品来选购相应品级的矿石。另外金鼎集团所属两家矿山企业,除满足企业本身加工需求外,其余矿石一律进入平台销售。总公司制定的其他规则,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三是为了遏制跑、冒、滴、漏现象,不对流通销售企业发放产品调运单,只对生产企业发放,要求流通销售企业在销售时必须持有生产企业票证。
(四)科学鉴定矿石品位,动态确定产品价格
总公司成立鉴定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矿石等级、品位进行严格审定,确保产品出厂质量。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和供需形势,通过董事会商议研判,确定产品价格。
(五)严格控制矿石出境
为满足加工企业生产需求,外地矿石可以采购,但总量必须控制。本地矿石原则上限制出境。结合周边地区市场行情,适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价格杠杆控制矿石进出。同时,采取条块结合实施监管,压实属地镇区责任。
(六)收取生态恢复资金
按开采企业开采量收取生态恢复资金,实行按季度核算,按季度核算收取,年设计规模50万吨以下(含50万吨)的矿山企业每吨收取15元,考虑纳税大户,年设计规模50万吨-150万吨的矿山企业收取1000万元,年设计规模150万吨以上(含150万吨)的矿山企业,收取1200万元,年收取额度约1亿元左右。
资金主要用于动态监测、环保生态恢复等,制定生态恢复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由总公司统一组织实施。此项资金也可用于收购小规模矿山企业,其收购资产归总公司所有,各股东企业按缴纳资金比例持有相相应股份。
(七)收取经营保证金
以企业年设计规模为标准,一次性收取经营保证金,年设计规模10万吨以下(含10万吨)的矿山企业收取100万元,年设计规模10万吨-30万吨(含30万吨)的矿山企业每吨收取10元,年设计规模30万吨-50万吨(含50万吨)的矿山企业收取400万元,年设计规模50万吨以上矿山企业收取600万元,收取额度约5000万元左右。资金主要用于规范企业管理,处罚超采、盗采、违规开采、矿石私自出境等行为。
(八)收取总公司运营管理费用
为确保总公司运营管理支出,市财政负责拨付50%,其余部分从企业利润中提取。
(九)海镁总厂实行总量分配
海镁总厂矿山开采应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执行,其内部分配和管理,由海镁自行解决。
(十)试行区域整合与管理
确定以马风区域为试点,责成峰驰公司牵头,利用企业自有资金,采取加盟、入股、收购等方式进行区域整合,全力配合总公司对本区域矿山有序开采、矿石出境、平台销售、品位鉴定等进行监管,与总公司整合运营同步进行。
(一)市委、市政府责成国土、安监、林业等职能部门,在对矿山企业进行“体检”排查,对于存在的问题予以确认,为企业准入提供有效依据。
(二)对于采矿证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企业,在办理矿证延续过程中,建议市镇两级政府严格把关,认真审定。
(三)市委、市政府组织公安、国土、安监、林业、综合执法、水利、环保等部门及相关镇区,对矿山违规、违法开采,尤其是盗采、私自出境等行为予以严格监管和严厉打击。
(四)由财政局组织协调税务部门,依据矿山开采总量及企业生产数据分析,认真核算,严格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坚决杜绝税款流失。
为加强菱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海城市菱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八个专项工作推进组。资金主要用于动态监测、环保生态恢复等,制定生态恢复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由总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6月1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本溪市人民政府进行安全生产约谈,要求就本溪“6·5”重大炸药爆炸事故和近年来辽宁省多起重大事故,深刻剖析原因、总结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排查风险治理隐患,扭转安全生产严峻形势。
6月5日,辽宁省本溪市龙新矿业公司思山岭铁矿措施井井口发生炸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10人受伤。约谈指出,“6·5”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且发生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前夕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十分恶劣,教训十分深刻。
今年以来,辽宁已经发生2起重大事故、死亡和失踪24人,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国1/3,均排全国第一;发生较大事故11起、死亡50人,同比分别上升10%和42.9%。近5年来,辽宁每年1起煤矿或非煤矿山重大事故,尤其是2017年10月18日,阜新市万达矿业发生透水事故,造成85人涉险,其中2人死亡。这充分反映了辽宁省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充分反映了辽宁省及有关部门工作中还存在不扎实、不坚决、不到位等问题。
约谈认为,“6·5”事故发生后,辽宁省事故救援工作是有效的,汲取事故教训的态度是坚决的,采取的整改措施是有力的。约谈要求,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深刻汲取事故血的教训,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和扎实有力的举措,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约谈指出,虽然“6·5”事故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调查确定,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是因违反《爆破安全规程》混装炸药和雷管导致爆炸。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有其深层次的必然性,要对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属地监管责任不落实、行业监管不到位、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深入调查、深挖细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国务院安委会已经对“6·5”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要求辽宁省抓紧进行事故调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要在60日内完成,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由辽宁省负责批复结案,并向社会公布。
约谈指出,辽宁省要以此次约谈为契机,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港媒称,中铝集团开始布局几内亚铝土矿项目。该公司10日公布,其全资附属公司中铝香港拟斥1.638亿美元,进一步增加几内亚的Boffa铝土矿项目的投资,该项目预计于2019年末开始投资,投资回收期约9年(含基建期)。
据香港头条财经网6月11日报道,该公司初步预计对Boffa项目中矿山、港口、驳运三部分成立的合营实体的资本金现金总投资额不超过1.638亿美元,包括向矿业公司的资本金注入不超过1.42亿美元、向港口公司注入不超过1900万美元及向驳运公司注入不超过300万美元。
据该公司前期研究分析,Boffa项目可利用资源储量约17.5亿吨,其中氧化铝含量约39.1%,二氧化硅含量约1.1%。经测算,Boffa矿区内的铝土矿床预计最少需要60年才可开采完,项目将于资源耗尽后结束。公司称,该项目产出的铝土矿将大部分为集团的生产自用,主要用于集团位于广西及山东的企业。
中铝与几内亚政府于去年10月31日签署协议,中铝将承揽开采几内亚博凯地区的131铝土矿项目,按照协议,中铝将在半年内完成该铝土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几内亚当地时间6月8日上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铝业香港有限公司与几内亚政府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签署Boffa项目矿业协议,标志着中国铝业在实施全球化战略发展布局上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几内亚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铝土矿资源,矿业是几内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铝业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致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经营规划目标。
2016年10月31日,中国铝业与几内亚政府、几内亚国家矿业公司就Boffa区块开发合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自此之后双方经历了多轮谈判,终于达成了签署Boffa项目矿业协议的成熟条件。
中国铝业将通过其在香港的投融资平台——中铝香港投资Boffa项目,代表中国铝业与几内亚政府签约,并在几内亚当地分别建设矿业公司、港口公司、驳运公司,完全按照国际惯例、全球市场化经营的模式运营,保障中国铝业铝土矿资源的稳定持续供应。根据Boffa项目矿业协议就Boffa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几内亚政府承诺在当地政策、环境、卫生、健康和安全、财务、会计、税务和海关规定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并在矿业协议生效后,作为几内亚法律颁布,有效保障中国铝业的投资权益。
Boffa项目矿业协议的签署,是中国铝业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全球化发展布局,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取稳定的海外优质铝土矿资源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协议的签署也为推动几内亚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几两国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