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1.新密市耐材将获“中国耐火材料之都 ·新密”荣誉称号
2.中钢洛耐与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3.工信部:对钢铁、焦化、铁合金等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专项监察
4.内蒙古开展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为期3年,紧盯生态环境破坏重点问题
01、新密市耐材将获“中国耐火材料之都 ·新密”荣誉称号
3 月29-30 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处 长廖小红带领专家组对新密市"中国耐火材料之都"创建工作进行考评。市领导陈 春梅、程洋、焦成举、王志远陪同。吴越申一行先后到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振东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凯翔实业有限公司、郑州方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实地考 察。每到一处,吴越申都深入车间察看生产现场,详细询问企业发展、产品生产、 新技术应用等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就当前生产经营、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新密副市长焦成举汇报了新型耐材产业整体情况;与会专家分别进 行了交流讨论,对新密市耐材产业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今后耐 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经考评,专家组认为:新密市耐材产业发展 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规模较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前景较好,基本符 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政策的有关 规定,一致同意通过考评。建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授予新 密市"中国耐火材料之都 ·新密"荣誉称号。
市委副书记、市长程洋表示,专家组的验收考评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政策 性、引领性,为我市耐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程洋指出,新型耐材是高新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先驱和支柱,是我市经济的命脉所在,我市将以创成 "中国耐火材料之都"为契机,重点开展一批专项行动、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投产 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数字企业,奋力打造郑州"新制造"高地,为推动郑州市 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02、中钢洛耐与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4月21日,中钢洛耐与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圣园")在办公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中钢洛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薄钧,副总经理赵洪波、张利新,总经理助理徐清跃,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圣园董事长沈浩,常务副总经理张军峰,采购部长丁建伟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薄钧主持。 薄钧表示,中钢洛耐作为国有企业,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始终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在科创板上市,这些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与协作。中钢洛耐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以问题为导向,提升产品的质量、技术和服务,与中圣园共同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互信,推动耐火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沈浩对中钢洛耐近年来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表示祝贺,表示双方经过五年的合作,共同遵守合作规则,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共赢。未来,中圣园将持续发挥在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与中钢洛耐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双方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薄钧和沈浩代表合作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煤粉套筒窑合作协议》和《新产品开发合作协议》。03、工信部:对钢铁、焦化、铁合金等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专项监察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促进工业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工业节能监察办法》,现将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点行业能效专项监察。在2021年、2022年工作基础上,对钢铁、焦化、铁合金、水泥(有熟料生产线)、平板玻璃、建筑和卫生陶瓷、有色金属(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等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以及电机、风机、空压机、泵、变压器等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原则上“十四五”前三年应对本地区上述行业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二)重点领域能效专项监察。在2021年、2022年工作基础上,依据《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9〕24号)和相关能效标准,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开展能效专项监察,核算电能利用效率(PUE)实测值,检查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三)绿色标杆企业能效专项监察。按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能效专项监察有关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前六批绿色工厂、前三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面开展能效专项监察。绿色工厂所属细分行业无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仅核查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执行情况。(四)2022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对2022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的能耗超限额企业和其他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回头看”。对未按照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根据本地区实际工作需要,开展日常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主要包括:2023年度国家专项工业节能监察未覆盖行业能耗限额和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情况监察;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阶梯电价专项检查;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履职等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节能教育培训开展情况等。(一)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宣贯,按要求规范完善工业节能监察的程序、职责、措施等。加快健全跨部门联动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机制,妥善做好工作衔接。创新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模式,鼓励采用跨区域交叉执法、结对帮扶执法、省市县联动执法、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撑协助等方式,提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效能。(二)加强能力建设。持续强化工业节能监察培训和经验交流,积极应用“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培训”线上培训平台等,宣贯节能降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提高各级执法人员专业能力。加快工业节能监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用能设备能效在线核对、节能监察结果在线填报、重点企业主要用能设备电子档案等。(三)强化结果应用。对工业节能监察中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能行为、能源管理薄弱的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对达不到能效基准水平的企业,督促其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鼓励将节能监察结果与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数据中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一)加强组织领导。请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编制计划方案,细化措施手段,明确目标进度,于4月28日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送2023年度国家专项工业节能监察任务,12月15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包括:专项监察、日常监察工作总结,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建设报告,实际监察企业名单和监察结果等)。前述材料电子版请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green.miit.gov.cn)同步报送。(二)严格规范执法。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节能监察机构要规范监察工作程序和执法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三)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业节能监察机构要向社会公开监察工作情况,依法公布违规企业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鼓励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将工业节能监察执法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充分发挥监察的督促约束作用,强化工业节能执法效力。
04、内蒙古开展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为期3年,紧盯生态环境破坏重点问题
《内蒙古检察机关“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印发,切实做好协作共治文章,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据了解,为推动打造辐射全区的生态检察“大协作”保护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要围绕山林、河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构建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主场,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地检察机关为主力的山林保护协作区;以黄河和“一湖两海”为主场,以沿黄七盟市和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检察机关为主力的河湖保护协作区;以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为主场,以当地检察机关为主力的草原保护协作区三大协作区,并依托三大协作区,明确协作行动重点任务,主动开展摸排线索、立案调查、跨区域办案等工作。 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为期3年。按照《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将优化协作行动沟通机制,与各行政机关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政策实施、重大案事件处理等方面的信息通报。要求盟市检察院牵头与各协作检察机关加强日常联络,强化日常交流与信息共享;强化区域协作结果运用,建立通报工作进展、发布工作情况、理论成果转化等机制。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还将分别出台山林保护、河湖保护、草原保护协作统一行动的子方案,紧盯生态环境破坏重点问题,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统一工作方法,推动协同共治。05、河钢入选世界钢铁协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日前,世界钢铁协会发布2023年度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名单,对10家钢铁企业在2022年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表彰。河钢以环境、社会、管理和经济等全领域的优异表现,成为2018年以来唯一获此项殊荣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奖项评选2018年启动,旨在表彰履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最突出的企业,是世界钢铁工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荣誉。获评企业要签署世界钢铁协会《可持续发展宪章》,为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收集项目提供生命周期清单数据,是世界钢铁协会Steelie奖中6大奖项之一的入围单位或是安全与职业健康卓越成就奖的入围单位,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循环经济、安全与健康、商业道德、创新与经济繁荣等多个领域具有突出表现。近年来,河钢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纵向推进钢铁产业链条向高端制造延伸,横向推进同类业务归集和结构性重组,加快实现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全面推进技术升级,实施“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加大在钒钛产业、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等领域研发投入,用足用好以河钢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人才资源,加快把科技人才的智力和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营销模式的转变,更加关注本地市场、细分市场、新产业和新业态市场、个性化和小众化市场,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迈上新高度。秉承“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为人类文明制造绿色钢铁为己任,累计投资305亿元,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500余项,率先在行业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和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组织召开首届世界氢冶金技术交流大会,推动成立首届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与宝马集团共建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持续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4月24日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在晋南钢铁集团召开关于协调限产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商讨停炉限产,降减亏。会议决定:为了积极响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定三不要”(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坚决不能产生破窗效应)的行业自律原则,西北联合钢铁各股东钢企及区域内主要钢企计划从4月25日开始自发自律进行减停产,减产比例不低于30%,涉及高炉15座以上(包含前期已停产高炉),检修容积14480m³,日影响正常铁水产量约在4.65万吨,高炉日产能利用率下降至67.5%;累计停产建筑钢材轧线18条,日影响正常产材量约在5.25万吨,轧材日产能利用率下降至58.6%。减产时间暂定至五月底,复产时间待定。西北联合钢铁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发起组建,包含9家钢铁生产企业,钢铁产能超过6000万吨。另据报道,河北津西钢铁集团由于高炉检修,预计5月份日减产型钢3500吨,全月减产型钢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