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来源:易耐网编辑:易耐网发布时间:2023/7/3

本周目录

 

1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20231-5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16.42万吨

320231-5月份营口市镁产业增加值下降4.0%

4水泥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5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 同比下降18.8%

6、《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71日正式实施

 

01、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6  15 日,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区委 副书记、区长孙儒主持。区领导张海斌、赵毅出席。
 会议邀请河南省耐火行业协会会长靳亲国、山东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张 继明、山西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冯建明、贵州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程念 生、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原院长周宁生、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李亚伟、郑州大学高温功能材料研究所教授贾全利、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石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杨中正等专家教授出席。此次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山西省委、省 政府关于培育打造专业镇的战略意图,以"加强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助力耐火材 料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借助国际耐火材料及工业陶瓷展览会平台,为郊区耐火 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探讨深化"中国荫营耐火城"品牌发展方向,推动郊区 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周宁生、石凯、贾全利三位专家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阳泉地区耐火材料行业 发展若干取向的建言》、《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发展的思考》、《耐火材料 产业链部分优秀企业介绍》的主旨发言,靳亲国、程念生、李亚伟等行业协会负 责人和专家教授分别进行了发言。与会人员肯定了阳泉矾土资源对中国乃至世界 耐火材料工业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结合"二十大"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精神和 自身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结合郊区耐火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技术创新、人 才培育、产品研发、低碳发展、品牌打造等内容,对专业镇的发展目标、发展方 向、发展思路等方面"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孙儒表示, 与会专家教授、协会负责人对阳泉郊区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 性,为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打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要 深入思考。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补齐短板劣势,推动耐火 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交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耐火行业负责人、专 家教授的深入交流、长期交流;进一步加强政企交流沟通,及时了解、解决企业 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产增效;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 流,实现相互促进,抱团发展,互利共赢;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 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支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共 享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专业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区 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我区将紧抓政策机遇,围绕全区耐火产业的发展走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 打造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

02、2023年1-5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16.42万吨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5月份中国出口各类镁产品3.14万吨,环比4月份出口量上涨7.53%,同比下降29.75%;出口金额约1.09亿美元,环比4月上涨7.92%,较去年同期下跌62.28%
20231-5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16.42万吨,同比减少23.98%;累计金额6.14亿美元,同比下跌57.74%。其中镁锭共出口8.34万吨,同比减少28.35%;镁合金共出口4.62万吨,同比减少26.20%;镁粉共出口2.87万吨,同比减少4.65%
20231-5月中国各类镁产品出口统计情况   (单位:万吨、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03、2023年1-5月份营口市镁产业增加值下降4.0%

1-5月,营口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58.4亿元,同比增长6.0%;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主导产业中:粮油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8.8%;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4.9%;石化产业增加值增长8.8%;铝产业增加值增长7.8%;镁产业增加值下降4.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

04、水泥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国家统计局615日发布数据,5月份水泥产量19638万吨,同比下降0.4%;前5个月水泥产量共计77141万吨,同比增长1.9%。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水泥市场需求环比基本持平,略弱于去年同期水平,与2019年、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二成至三成,需求延续弱势。
 "5月份,水泥市场旺季不旺,单月水泥产量环比仅略有增长,同比基本持平,产量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表示,水泥市场需求延续弱势,主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放缓所致。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导致房地产端水泥需求延续低迷态势。此外,受高温、降雨、农忙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需求阶段性减弱。
 需求低迷,水泥价格持续下跌。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65日至11日,全国水泥市场价格指数为398.7/吨,环比下降1.08%,自4月初以来已连续10周呈下降态势。"经过前期持续回落,目前绝大多数地区水泥价格已接近成本线或亏损。鉴于市场已进入淡季,即便价格回落幅度有所收窄,水泥需求低迷也将持续2个月左右。"陈柏林说。
 65日至11日,全国水泥库存继续攀升,处于绝对高位,库容比达75.81%,环比上升1.06个百分点。陈柏林表示,6月上旬,受降雨、工程项目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水泥成交受阻,库存继续攀升,多数地区库存达到70%或满库状态。
 进入6月份,夏季用电高峰也增加了水泥行业运行压力。因此,错峰生产成为水泥企业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主要举措。
 以川渝地区为例,6月上旬房地产项目及下游搅拌站开工不足,下游需求大幅减少,市场需求多依靠重点工程项目支撑,整体表现清淡,水泥价格下调。其中,四川成德绵地区水泥需求下滑幅度较大,库存升至60%70%,当地企业即将执行错峰生产,以缓解后期库存上升压力;重庆地区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10天,短期看执行情况良好,企业计划上调价格。
 今年以来,福建省工信厅要求水泥企业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等时间段开展错峰生产,每条生产线全年错峰生产时间不少于65天。记者采访相关企业获悉,在需求持续弱势情况下,今年福建省水泥企业错峰力度将有所增强,预计在120天左右。
 基建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抓手,仍是拉动水泥需求的重要支撑;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变量,能否在下半年企稳回暖,也是决定水泥需求的关键所在。专家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恢复动能有所减弱的情况下,改善房地产市场信心和预期,仍需要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
 从长期来看,水泥行业已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行业转型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当前,水泥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效益下滑、能效环保双碳'约束力加大以及科技创新乏力的困境。"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表示,实现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是今后行业改革的关键,这对于稳定行业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和碳减排意义重大。"
 孔祥忠建议,要继续优化市场布局,提高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改善企业效益。引导企业在标准、专利、研发项目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有效降低生产营运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批大型水泥集团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成功实践,足以说明数字赋能、绿色智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05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 同比下降18.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25.1亿元,同比下降17.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78.1亿元,下降2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67.5亿元,下降13.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37.8亿元,下降21.3%。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5919.3亿元,同比下降16.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8296.8亿元,下降2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472.8亿元,增长34.8%。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24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盈转亏。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2%,汽车制造业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9.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5.9%,纺织业下降27.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3.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盈利转为亏损。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1%;发生营业成本43.83万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9%,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9.24万亿元,同比增长6.8%;负债合计91.41万亿元,增长7.2%;所有者权益合计67.83万亿元,增长6.2%;资产负债率为57.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产成品存货6.14万亿元,增长3.2%。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29元,同比增加0.9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31元,同比增加0.30元。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8.1元,同比减少5.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0.9万元,同比增加5.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7天,同比增加1.0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6天,同比增加6.4天。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58.1亿元,同比下降12.6%。
来源:国家统计局
06《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71日正式实施
6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就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相关问题回答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
赵群英介绍,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障法律法规贯彻施行的重要手段。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吸收了新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对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特点,增强了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具体来说,《处罚办法》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生态环境执法更讲“法度”。《处罚办法》对现场采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调查取证更加规范;对立案调查、听证、法制审核、集体讨论等做出了细化规定,处罚程序更加完善;专门增设“信息公开”一节,处罚信息更加透明。
二是生态环境执法更讲“力度”。《处罚办法》增加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强化了自动监测数据在行政处罚中的应用,细化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加大对重大、恶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是生态环境执法更讲“温度”。《处罚办法》明确了从旧兼从轻的法律适用规则,增加了轻微不罚的情形,强调说理式执法,要求将当事人陈述申辩和听证情况纳入案卷,并将采纳情况及理由写入处罚决定书,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
四是生态环境执法更讲“尺度”。《处罚办法》明确当事人有足够证据证明无主观过错的不予处罚,这当然指的是轻微违法行为,细化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相关规定,要求在处罚决定书中写明适用的裁量依据及理由,确保行政处罚“过罚相当”。
为了做好《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将《处罚办法》作为今明两年岗位培训的“重头戏”,以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持续推进宣传与解读,不断引导广大执法人员形成学法、用法的新热潮。二是将《处罚办法》作为规范行政处罚工作的“总抓手”,及时修改完善执法文书制作指南等配套文件,深入开展案卷评查工作,开展案卷质量提升试点,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规范化水平。
来源:生态环境部

用户指南

用户注册

采购指南

商家入驻

其它帮助

帮助中心

交易流程

合同模板

开户需知

会员协议

用户协议

易耐网公众号
400-8108-802(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售后服务

退货流程

争议处理

发票申请

投诉通道

招商合作

大宗采购

定制采购

融资申请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服务条款\核心优势\联系我们\物流商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7007089号-2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