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来源:易耐网编辑:易耐网发布时间:2023/9/8
本周目录
1、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亚伟及其专家团队到武汉威林指导“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作
2、关于营口市菱镁产业浮选和镁砂生产线更新的公告
3、【铝矾土】港口库存创近三年新低 进口矿需求仍存上涨空间
4、洛阳利尔功能公司喜获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5、山西下放矿种探矿权出让登记权限
6、中钢协:8月下旬粗钢日产204.56万吨 环比下降7.65%
7、山西:10月底前制定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方案
01、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亚伟及其专家团队到武汉威林指导“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作
8月30日,武汉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亚伟及其专家团队桑绍柏教授、廖宁副教授、王庆虎副教授一行四人莅临武汉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王新杰,总经理助理丁良盛,工程项目副总经理王翔,行政副总经理管仲晟接待了来访。
由武汉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联合武汉科技大学李亚伟教授团队,经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备案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高温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主要功能是依托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雄厚的科研力量,结合武汉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实践经验,研究开发高温工业领域新型节能材料、研究设计新型高温节能衬体。
交流会上,总经理王新杰向武科大专家团队介绍了武汉威林的产值规模、市场分布、产品结构、优势产品等。
李亚伟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前沿的钢铁工业耐火材料新技术,并对武汉威林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申办的“湖北省高温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后续合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双方对“创新中心”的课题联合申报、研究成果共享及落地、人才合作培养等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
王新杰表示要充分发挥“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积极与武科大教授专家团队合作,不仅要解决企业自身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还要联合申报、承接更多政府竞争性研发项目,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这个平台运营好,提升企业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武汉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按照《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省科技厅 省经信厅关于推进2020年度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建设的通知》的指引要求,稳步推进“湖北省高温材料企业联合创中心”的发展。
02、关于营口市菱镁产业浮选和镁砂生产线更新的公告
根据《辽宁省菱镁矿浮选及镁砂行业产能置换办法(试行)》每年更新浮选和镁砂生产线的要求,我局组织相关县(市)区对我市菱镁浮选和镁砂生产线进行了更新,并于2023年8月16日-2023年8月25日进行了公示,根据反馈意见对部分生产线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公告。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30日
03、【铝矾土】港口库存创近三年新低 进口矿需求仍存上涨空间
一.综述
国产矿石供应紧张局面仍在继续,北方晋豫两地矿山开工难有大幅提升,多家氧化铝企业面临国产矿市场流通量不足、矿石品位下降、厂内矿石库存低位等问题,但由于氧化铝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叠加期货上市,氧化铝企业为保证生产及质量,对于进口矿石需求进一步提升,而进口矿虽有新增产量流入中国市场,但企业依旧面临“缺矿”的问题,在此条件下,港口库存逐渐开始消耗,据百川盈孚统计,截至2023年9月1日,中国港口铝矾土即时库存跌至近三年低点目前库存约2580万吨左右。
二.分析
国产矿石供应不足,进口矿石成为中国氧化铝企业用矿重心,几内亚为中国进口矿石供应数量占比较大国,考虑到几内亚仍存在港口配套设施尚未建造完毕,叠加历年6-8月为当地雨季,对于矿山出货、港口装船等方面带来一定限制,而几内亚矿石运输至中国港口船期40-45天,最终导致9-10月中国进口矿石数量多有明显减少。
三.港存与进口矿数量对比
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年中国氧化铝新增产能约300万吨,但其中较大比例使用国产矿石,进口矿需求增加有限,港口库存变化受到影响因素较少,涨跌情况与单月进口几内亚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022年中国氧化铝新增产能约1060万吨,全部依赖进口矿石,其中四季度新投产能释放速度加快,考虑进口矿消费量有大幅提升,导致单月进口矿数量有明显增加。但中国进口矿市场依旧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最终传导至港口库存方面,呈现进口量增加,港口库存减少的局面。
2023年随着中国氧化铝建成产能突破1亿吨,而其中进口矿石使用比例也基本稳定在60%左右,且后期仍有提升可能。中国单月进口几内亚数量有明显增加,但由于需求也同步增加,最终导致港口库存继续下降。而目前几内亚雨季影响逐渐体现,不排除后期中国港口铝矾土即时库存继续下降且存在跌至2400万吨左右的可能。
后市预测
按照历年规律来看,9-10月中国进口矿石数量受几内亚矿石到港量减少影响有明显减少,最终传导至矿石库存方面,港口库存仍有减少预期;
而11-12月,由于北方晋豫两地受冬季天气影响,矿山开采受限,国产矿供应仍有收紧预期,氧化铝生产对于进口矿依赖度仍有增加可能,而几内亚方面新增矿山项目产能短期较难大量释放,为保证氧化铝正常生产,不排除企业后期继续消耗港口矿石库存的可能,最终导致港口库存较难有大幅增加。
此外,价格方面,目前中国进口几内亚主流Al:45%,SI:3%市场即时报价68美元/吨;中国进口澳大利亚Al:46-50%,SI:5-6%市场即时报价54美元/吨、Al:50-52%,SI:10-11%市场即时报价49美元/吨;考虑到市场需求强劲,新增现货有限,不排除后期价格继续上行的可能。
04、洛阳利尔功能公司喜获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8月31日,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方网站公布《2023年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公示名单》,洛阳利尔名列其中,成为2023年洛阳市唯一一家上榜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旨在评选智能化改造方面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在生产、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方面智能化水平达到省内行业领先,能有效的推动生产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优化、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
目前,洛阳利尔智能化改造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实施流程,且已经在集团公司内部孵化出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切实做到了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
获得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是继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之后,洛阳利尔在智能化获得又一项荣誉。未来,洛阳利尔做好智能标杆企业的表率、孵化成更多的智能化生产线。
05、山西下放矿种探矿权出让登记权限
5日,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该省调整优化部分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相关矿种探矿权的出让、登记权限同步下放市局管理。
25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中,自然资源部负责石油、烃类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放射性矿产、钨、稀土、晶质石墨等14种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矿业权出让、登记;省厅负责煤、煤层气、铁、铬、铜、铝、金、萤石等11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矿业权出让、登记。
鉴于地热矿业权管理制度尚在逐步完善中,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晋政办发〔2022〕68号),地热矿业权出让、登记工作继续由省厅负责。
各市局负责上述26个矿种之外的其他矿产资源的矿业权(不含储量规模为小型的河砂及砖瓦粘土采矿权)出让、登记工作;县(市、区)级自然资源局(以下简称县局)负责储量规模为小型的河砂及砖瓦粘土采矿权出让、登记。
各设区市政府在推进区域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优化时,需将金、铁、铬、铜、铝、镍、锆、磷、萤石等9个矿种纳入矿区整合优化方案且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厅将以“一事一议”方式委托相关市局依法依规进行出让。
据了解,山西此次调整优化部分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有效期5年。
06、中钢协:8月下旬粗钢日产204.56万吨 环比下降7.65%
07、山西:10月底前制定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方案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第2项已整改完成,并通过核查验收。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关于验收销号的要求,现将该项任务整改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速4.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以不到全国百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煤炭消费量,减污降碳压力巨大。“十四五”以来,一些地方对绿色低碳发展认识不到位,没有摆脱旧的发展路径依赖,对“两高”项目把关不严,能耗双控抓得不紧,审查监管责任落实缺位,为“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开“绿灯”。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山西省对“十四五”拟投产达产“两高”项目进行梳理并提出处置意见。督察发现,山西省178个“两高”项目中,101个在建或已建,其中72个手续不全,比例高达71.3%。上述178个项目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其中“十四五”新增能耗3979万吨标准煤,一旦建成将大幅超出“十四五”全省新增用能空间,能耗双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整改措施
1.全面安排部署。召开全省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暨能耗双控工作推进大会,通报全省和各市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十三五”经验教训,对未完成序时进度的市进行预警。安排部署“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推进能效管控。
2.制定出台政策措施。2021年8月底前印发关于做好“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的通知,10月底前制定出台山西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3.严格监管在建项目。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对于手续不全的在建“两高”项目,立即停工整改,落实项目能耗指标、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环评审批及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对不符合产业准入政策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坚决从严处置。
4.从严控制拟建项目。建立由发展改革、工信、生态环境、能源、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组成的省级联席会议,对标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对各市拟建“两高”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并经省政府同意后,审批部门按规定完成审批手续。对现有已备案但尚未开工的“两高”项目,一律重新评估,确有必要建设且符合相关节能环保要求的方可继续推进。清理规范工作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
5.分类处置存量项目。对已建成的“两高”项目,全面梳理形成台账,逐一排查评估,有节能减排潜力的项目要改造升级,属于落后产能的项目要坚决淘汰。对违反产业政策,未落实节能审查意见,未落实环评及其批复、区域削减措施、产能置换或煤炭减量替代要求,违规审批和建设的项目,坚决从严查处,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坚决关停。
6.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项目严肃查处。
三、整改完成情况
1.2021年9月,召开全省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暨能耗双控工作推进大会。印发《关于“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关于下达2021年各市能耗双控目标的通知》《关于下达“十四五”能耗控制目标及2022年目标任务的通知》。2021-2022年,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2%,超额完成下降6.1%的序时进度目标。2023年一季度,我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9%,超额完成下降2.4%的序时进度目标。
2.印发《关于做好“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的通知》《山西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方案》《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3.根据《关于做好“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的通知》,确定各市“两高”项目,对存量、在建、拟建项目分别提出处置意见。
4.制定《山西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2年试行版)》,严格管控拟建“两高”项目准入,截至目前,有12个拟建项目通过省政府审核,全部落实上大压小、产能和能耗替代,达到能耗标杆水平。
5.印发《山西省重点行业能耗双控行动方案(2021-2025年)》,对煤电、焦化、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煤炭洗选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改造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6.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督查的通知》,对专项督查进行全面部署。省政府成立4个督查组,对各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落实国家通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以督带改,推动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问题切实整改到位。
如果对该任务整改公示情况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2023年9月5日-2023年9月15日,共10天)向省发展改革委反馈。
联系人:胡慧东
固定电话:0351-3119025
电子邮箱:sxfgwzhcgy@126.com
(山西省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