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耐材行业热点新闻

来源:易耐网编辑:易耐网发布时间:2023/11/10


本周目录

1、大石桥市委书记王殿丰深入企业对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地企业之间“近产近销”等情况进行深度座谈交流

2、海城利尔获得鞍山市“带土移植”计划立项项目

3、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4、工信部:到2025年绿色建材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

5、唐山:钢企退城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全市钢铁企业(集团)从40家减少到20家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01、大石桥市委书记王殿丰深入企业对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地企业之间“近产近销”等情况进行深度座谈交流

11月1日,为落实第三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座谈会会议精神,大石桥市委书记王殿丰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深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座谈会上,王殿丰传达了第三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座谈会会议精神并针对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地企业之间“近产近销”等情况进行深度座谈交流。王殿丰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大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迎难而上、稳健发展,为大石桥振兴发展厚植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困难是暂时的,大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落实省市委工作要求,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保持定力、敢闯敢干、抱团取暖,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勇立潮头。


王殿丰强调,民营经济是支撑大石桥发展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商、富商、亲商、护商”理念,以更优服务、更高效率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聚焦主业,做强实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为扛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旗,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2、海城利尔获得鞍山市“带土移植”计划立项项目



近日,鞍山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关于鞍山市“带土移植”计划拟立项项目的公示,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的RH精炼炉用超低碳无铬免烧镁尖品石砖项目获得鞍山市“带土移植”计划立项项目。“带土移植”是指将鞍山市域外高端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整体打包,来鞍开展技术攻关或创办企业。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和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承担鞍山市“带土移植”技术攻关项目。通过开发一种超低碳、不含氧化铬和免烧的镁尖晶石砖,以取代传统的镁铬砖,实现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的无铬化、向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通过对RH精炼环境侵蚀机理的研究,项目开发的超低碳无铬免烧镁尖晶石砖选用晶粒发育良好的大结晶镁砂和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材料,复合添加无碳结合剂结合,减少树脂用量,避免了材料服役过程中向钢水中渗碳。研制出RH精炼炉用超低碳无铬免烧镁尖晶石砖创新产品。近年来,海城利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发展,公司现已在含镁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工艺和产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此项目立项顺利通过,是对公司科研工作的肯定。海城利尔将继续做好科技创新攻关突破,持续培育重大科技成果,为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03、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一、生产保持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工业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502万吨,同比增长6.8%。其中,精炼铜产量955万吨,同比增长13.4%;原铝产量3081万吨,同比增长 3.3%。二、价格走势分化。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前三季度,主要有色金属品种有涨有跌,其中铜、铅现货均价分别为68311元/吨、15547元/吨,同比分别上涨0.2%、2.3%;铝、锌、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分别为18618元/吨、21749元/吨、15675元/吨、30.1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8.8%、14.2%、21.8%、36.4%。

三、矿产进口同比增长,铝材出口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进口方面,前三季度铜精矿、铝土矿进口实物量分别为2034万吨、10664万吨,同比增长7.8%、12.8%;出口方面,前三季度铝材出口量为395.3万吨,同比下降18.3%。

04、工信部:到2025年绿色建材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

日前,工信部发布《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从提升产业内生力、影响力、增长力、支撑力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建材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2023-202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30个以上特色集群,建设50项以上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购试点城市不少于100个,绿色建材获证企业达到6000家。到2027年,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度高的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促进绿色建材服务化延伸在推动生产转型,提升产业内生力方面,《方案》提出,加快生产过程低碳化,分年度开展重点行业碳减排技术推广,引导企业加快节能降碳升级改造。优化用能结构,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氢能、生物质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水泥等工业窑炉中的应用。加快提升固废利用水平,支持利用水泥窑3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逐步扩大工业固废在绿色建材中的使用范围。加速生产方式智能化,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建材智能化生产、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加快推动绿色建材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融合,鼓励骨干企业打造联通上下游企业的网络化协作平台,促进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制造和协同服务。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化,加快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各地推动建设以绿色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综合性绿色建材企业,发挥其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要素聚合、上下游协作、生态营造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实施“三品”行动,提升产业影响力。《方案》提出,开展品种培优,推动建材产品升级,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基础原材料的低碳化、制品化发展,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材制品的复合化、轻型化发展,墙面涂料、装饰板材等装饰装修材料的功能化、装配化发展。围绕城市更新改造、旧房改造翻新等需求,发展适用于装配式装修、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和生态环境修复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部品化、功能性绿色建材产品。扩大品牌影响,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创新品牌传播模式,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商标品牌。推动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在加快应用拓展,提升产业增长力方面,《方案》指出,促进建设工程应用,鼓励骨干建筑、房地产企业扩大绿色建材采购范围、加大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范围,对相关绿色建材产品应采尽采、应用尽用。推动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提高水利、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中低碳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深化绿色建材下乡,支持各地引导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卖场商场等参与活动,鼓励骨干生产企业制定线上线下优惠促销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同时,引导绿色消费,鼓励电商平台设立绿色建材产品专区,对参与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方案》明确,要夯实行业基础,提升产业支撑力。优化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围绕节能减污降碳工艺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产品、磷石膏赤泥等复杂难用固废生产绿色建材产品等开展攻关。

此外,《方案》还指出,要充分利用首台(套)、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建材技术改造以及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持续加大对绿色建材企业支持力度。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地区对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企业给予贷款贴息,通过优惠信贷等推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05、唐山:钢企退城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全市钢铁企业(集团)从40家减少到20家对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91号建议的答复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进钢铁、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了总投资4400亿元的“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优化品种质量、推进节能减排。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全面启动了城区及周边11家钢企退城搬迁行动,搬迁项目总投资1300亿元,安置职工4.1万人。在工作中克服了“融资难”,创新实施了“互助资金池”,为天柱、国义等民营企业协调解决项目资金40多亿元,切实破解了民营钢铁企业搬迁资金短缺难题;克服了“拆迁难”,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项目涉及的7个村庄、26家企业、1275户村民房屋的征拆和15649亩土地征转。目前,钢企退城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市钢铁企业(集团)从40家减少到20家,沿海临港地区钢铁产能由搬迁前的13.2%提升到38.6%,实现了企业增效、城市拓展、群众满意的多赢。①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2022年全市空气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同比提升30个位次,空气质量实现了唐山有监测记录以来综合指数最低、全国排名最好、优良天数最多、重污染天数最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②优化了产业布局。在2018年启动天柱、国义等企业搬迁时,唐山市域内36家钢铁企业分布在13个县(市、区),其中,位于沿海临港地区的企业仅有4家,炼钢产能仅占全市总产能的13.7%;而位于主城区及周边的钢铁企业达到11家,产能占比超过26%。按照唐山市“临港临铁”布局的思路,通过实施主城区及周边6家钢铁企业退城沿海搬迁及钢铁企业外迁,唐山市钢铁产业形成了沿海、迁安、滦州、遵化四个片区,其中,沿海片区钢铁产能占全市产能的比重提升到了38.6%,钢铁产业布局得到了明显优化。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沿海临港布局的钢铁企业具有原料、成品运输成本低,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产品档次提升等综合优势。从生产成本看,搬迁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料全部采用封闭式无泄漏皮带管廊运输,企业吨钢综合成本可降低160元左右,有效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各企业通过搬迁新建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④促进了城市转型发展。钢企退城后,可腾退城市建设用地20615亩,为我市进一步优化城区产业结构、拉开城市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搬迁,有钢厂原址土地增值了20倍。(二)狠抓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针对唐山工业积淀历史跨度长、包袱重的现实,主动将淘汰落后生产力作为永恒主题,坚持“断后路、闯新路”,坚持减量置换,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鼓励和扶持企业在汰劣中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用先进工艺装备更替旧有。“十三五”以来,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3938万吨,减少能源消费2000万吨、碳排放1360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25%。在此基础上,2021-2022年,累计完成压减粗钢产量任务2115万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100吨以下转炉减量置换升级改造,将确保今年底前全部置换改造到位,届时高炉平均炉容将达到1700立方米左右。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同时,同步压减焦炭产能1108万吨、水泥产能26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00万重量箱,实现落后过剩产能的全面化解出清。虽然产能总量减少了,但是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了,唐山并未因去产能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全年钢铁产业完成增加值2535.8亿元,同比增长11.2%。(三)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9家、是2017年的5.1倍。机器人产业。产品涵盖焊接、消防灭火、抢险探测等领域,中信开诚智能装备在国内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消防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自主研制的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防爆消防特种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位。新能源产业正在着力构建“风光水火储氢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格局。依托风光资源吸引11个风电、光伏装备制造项目签约落地。成功入选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城市京津冀群和河北群,累计推广电力重卡7329辆,提前一年完成电力重卡试点城市车辆更换任务,电力重卡保有使用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推广运行燃料电池385辆,圆满完成第一年试点任务。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陶瓷、膜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拥有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硫酸镍、石墨类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等初步形成了以电芯制造、电池组装等电池生产为核心,电池单体、电池系统、电池材料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四)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印发了《唐山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唐山市工业强企“1+1+N”实施方案》《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2023年修订)》等系列政策,精准解决项目落地、基金支撑、激励机制、科技创新、上市融资、质效提升、人才引进等各方面问题,为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二、下步工作打算(一)增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信息服务、试验验证能力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高质量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二)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科技需求;积极在培育后备高新技术企业上发力,大力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围绕钢铁、装备、建材、化工等重点产业链,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支持首钢京唐、中车唐山公司、金隅冀东等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更多产业链企业“上云赋能”。支持大型钢铁、化工、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动积累生产经营数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数据服务,打造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业态。(四)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加快实施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企业能源智慧管理。积极培育绿色工厂,支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严格能效约束,对标国家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能效基准水平》,推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氨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提升。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征询意见表》,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0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3〕14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有关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10月20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工作原则——坚持积极稳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探索有效做法、典型经验、政策机制以及不同地区碳达峰路径作为重点,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把握节奏,不简单以达峰时间早晚或峰值高低来衡量工作成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试点的区位特点、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试点建设目标和任务,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开展制度创新、加强政策供给,不断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坚持安全降碳。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先立后破,妥善防范和化解探索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碳中和奠定良好实践基础。三、建设内容(一)确定试点任务。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根据国家碳达峰行动总体部署,结合所在地区工作要求,系统梳理自身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与进展,深入分析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关键制约,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升级、节能降碳增效以及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谋划部署试点建设任务。(二)实施重点工程。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结合试点目标,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成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力支撑。要加强对配套工程建设的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实施。(三)强化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加强科技支撑引领,支持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围绕绿色低碳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要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推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学科体系。(四)完善政策机制。试点城市要深入剖析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短板,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推动城市能效与碳效整体提升。试点园区要加快建立以碳排放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五)开展全民行动。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着力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普及“双碳”基础知识。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创新探索绿色出行、制止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体制机制。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四、组织实施(一)确定试点名单。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首批在15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名额分配安排见附件1)。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根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际、本地区城市和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等情况,按照分配名额提出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议名单,报本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23年11月15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首批试点推进情况,组织开展后续试点建设。(二)编制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指导试点城市和园区按照《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附件2)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项目和工作进度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并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本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以试点所在省区省级发展改革委或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三)开展试点建设。各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试点园区管理机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按照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建设。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履行指导责任,督促试点城市和园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要求的试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相关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四)加强总结评估。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组织试点城市和园区定期开展建设情况总结评估,系统梳理试点工作进展成效,深入分析试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试点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帮扶,对试点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园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滞后、试点效果不彰的试点及所在地区进行督促并责令限期整改。(五)做好经验推广。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及时梳理总结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归纳后形成信息上报。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本地区率先推广,推动转化为地方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经验交流活动,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发展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



用户指南

用户注册

采购指南

商家入驻

其它帮助

帮助中心

交易流程

合同模板

开户需知

会员协议

用户协议

易耐网公众号
400-8108-802(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售后服务

退货流程

争议处理

发票申请

投诉通道

招商合作

大宗采购

定制采购

融资申请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服务条款\核心优势\联系我们\物流商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7007089号-2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